一些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谋利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文 实习生 李世静
“不想带钥匙,这是我用智能门锁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卢先生向记者坦言。 头宝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90%以上的家庭用户都曾忘记或丢失过钥匙。 截至2019年,中国80%以上的此类用户因为没有钥匙而带动了智能门锁的购买力。
近年来,智能门锁以密码、指纹等代替钥匙,打开了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正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 然而,在表面上火热发展的智能门锁领域,背后隐藏着不少隐患,比如质量问题。 摆脱关键焦虑的人会产生新的焦虑吗? 未来智能门锁行业将如何发展?
智能门锁赛道发展迅猛
中国智能门锁市场仍处于竞争发展阶段。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门锁行业整体销量从2017年的800万套跃升至2018年的1500万套,此后几年虽然销量略有波动杭州指纹锁,但整体增长势头没有改变。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智能门锁销量为1695万套,同比增长5.90%。 随着市场用户培育的深入和消费升级的加速,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门锁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还远未见顶。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智能门锁普及率突破10%大关,达到12%,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 据华晶产业研究院《2021年智能门锁行业白皮书》显示,韩国智能门锁普及率已达75%,领先全球。 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渗透率分别为40%和15%,也远超中国市场。
市场渗透率低,意味着市场有较大的增长和发展空间。 创业公司和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掘金机会,纷纷涌入智能门锁领域。 专注于生产智能门锁的云顶科技,于2017年3月实现5100万元B+轮融资。去年2月,“网力安防”率先在A股主板挂牌上市。 “门锁第一股”称号; 紧随其后的是Cadiz,它也在今年9月开始上市辅导,正式启动IPO。 据悉,Cadiz也在去年3月和12月分别完成了B轮和B+轮融资。 其中,B轮融资接近1亿美元,是当时整个智能门锁行业最高的单笔融资。 今年3月,加的斯正式完成C轮融资,单轮融资金额达6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另一家智能门锁巨头德施曼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完成C轮、C+轮、C++轮和D轮共计6轮融资. 4次都是近两年完成的,都吸引了初信集团、经纬、国美资本、浅叠投资等资本大鳄。 也就是说,智能门锁赛道的热度也在近两年达到了顶峰。
除了受到资本的高度追捧,智能门锁相关企业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可以看出这条赛道的火爆程度。
2017-2019年杭州指纹锁,智能门锁相关企业从1200家增加到2200家。 有媒体将这一时期称为“千锁大战”。 不过,由于使用场景和技术水平所限,“千锁大战”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国内智能门锁行业在售品牌约300家,尽管融资规模仍在增长,但战局已摆脱“野蛮”。 “成长期”企业快速成长期,能够收获的可融资的龙头品牌寥寥无几。
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群雄逐鹿之下,国内智能门锁领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大阵营。 第一类是很多具有大家电或建材资本背景的传统锁链品牌,如卡迪士、德施曼、耶鲁等品牌; 第二类是资本和技术能力强的互联网公司,如华为、小米、百度等; 第三类是家电行业的一些跨界玩家,如TCL、美的、海尔等,三大阵营各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诞生了行业TOP3企业。
奥维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家用智能门锁行业进入中上集中寡头垄断(前4家企业市场份额为50%-65%),龙头企业在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占有率较大. 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小米以23.6%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头把交椅,加的斯和德施曼分别以14%和1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和第三。
小米智能门锁的“法宝”是性价比和AIoT生态。 小米目前的价格区间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占比超过70%。 至于同样是龙头企业的卡迪士,其爆款产品的售价更是在2000多元。
与小米主打性价比相反的是,德施曼从产品售价上主打高端市场,轻松突破4000元。 据奥维云网研究,德施曼3D人脸识别智能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2%。
据奥维云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智能门锁在精装市场的渗透率稳步提升,其中国产品牌占比61.3%,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年,可见B端市场潜力巨大。
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堪忧
但即便“三足”行业寡头效应如此明显,行业内仍未出现绝对龙头企业。 除了三大阵营的厂商外,大量白标、名牌的大规模进入,也带来了价格战和质量战。 山体滑坡等负面影响。
首先,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门领域,技术门槛并不高。 此外,参与智能门锁产业链的企业众多,大部分采用代工模式。 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产品同质化明显,抄袭现象严重,一些没有资金和技术的企业为了牟利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一时间行业鱼龙混杂。
近年来,智能门锁的线下市场基本停滞,商家也因此加速布局线上渠道。 但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日常活跃度的推动下,新兴电商也很可能成为白牌、名牌发展的温床。
“预售价不高于699元”是一款小米智能门锁在双十一期间显示的价格。 除了小米,其他品牌也纷纷展开价格战。 TCL指纹锁领券后仅需699元,加的斯最低价不高于849元。 一向定位高端企业的德施曼,预售优惠后最低售价不到1000元。 .
低价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虽然一方面可以拓宽智能门锁的C端业务,但难免会导致品质保障困难。
曾经买过三星电子锁的李女士向记者抱怨:“那天电子锁坏了,过了售后期还得找开锁器,后来打不开,我只好强行拆换锁,赔的钱比买这把电子锁还多。 锁的成本更高。 现在换回普通锁,我对这种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失去信心了。”
今年1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智能门锁对比实验报告。 报告中提到,智能门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标志信息不全、IC卡容易被复制、电路可靠性差、安全图像识别功能不完善”。 性能差、信息安全性差”等等。
此外,报告指出,三星、鼎固、箭牌等品牌的智能门锁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巧合的是,去年5月,龙头企业加的斯也因质量问题被杭州消费者投诉到电视节目《1818黄金眼》。
由此可见,行业内的品牌质量或多或少存在着隐患。 因此,提升产品品质是智能门锁厂商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口碑,是打开C端市场的有效手段。 一味的降价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