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火、釉诠释美 花釉巧装扮陶瓷穿花衣

在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校园内,藏着一间陶艺工作室,这里练泥机、拉坯机、施釉设备、窑炉等制陶设备一应俱全,

在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校园内,藏着一间陶艺工作室,这里练泥机、拉坯机、施釉设备、窑炉等制陶设备一应俱全,既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陶艺学习课堂,又是艺术爱好者体验非遗魅力的活动基地。今年73岁的花釉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刘清华虽已步入古稀之年,却几乎天天在工作室里忙碌着,为一件件陶瓷穿上华美的外衣,用泥、火、釉诠释对美的理解。

学艺

年近六十到陶瓷作坊当学徒

走进刘清华的陶艺工作室,一件件风格独特、色彩斑斓的陶艺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无论是笔筒、笔洗还是花瓶、茶具,釉面温润如玉,釉色自然丰富,艺术感十足。

花釉技艺可谓让陶瓷完成华丽转身。

据了解,釉是一种覆盖在陶瓷或其他材料表面的玻璃质层,花釉技艺是一种古老的陶瓷装饰技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通过在陶瓷表面施以两种以上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独特的色彩和纹理,使得陶瓷光彩夺目。

刘清华祖籍山东寿光,他的花釉技艺师承祖传,源自山东淄博地区。淄博是中国陶瓷发祥地之一,刘清华的曾祖父当年曾到家住淄博的岳父家学习制陶技术,此后烧些带釉的盆、碗等日常生活物品维持生计。刘清华的祖父上过两年私塾,有一定传统文化功底,逐渐改进技艺,已经可以制作花釉陶瓷。“我祖父是名大夫,虽然没有以制陶为生,但这门手艺并没有丢掉。”刘清华说道,他的父亲年轻时是名军人,退役后又捡起了花釉这门技艺,通过对各种釉料填减增加,使陶瓷作品呈现出更加艺术的效果。

蘸釉

刘清华在祖辈父辈的影响下,自幼喜爱陶艺,尤其是喜欢参与拉坯、上釉和烧制过程。不过年轻时,刘清华并没有将陶艺视作一份事业,而是靠着勤奋考入大学,1983年从牡丹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直到年过半百,刘清华才开始投入大量精力钻研花釉技艺。

1992年,因工作关系,刘清华在大连安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觉得不能让制陶和花釉技艺在他的手里失传。“虽然知晓一些基础知识,但想要把花釉做好,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于是,2009年,58岁的刘清华踏上了拜师学艺的旅程。

刷釉

一开始,在河南学艺时,他也曾遭遇挫折,甚至一度想放弃,但凭着坚韧的性格,他转战位于山东淄博的博山冯家窑,向山东美术陶瓷厂著名陶艺大师冯洐松学艺,成为冯洐松年龄最大,也是最刻苦的徒弟。那段时间,刘清华整日与山上的土窑为伴,釉料的调配,施釉的先后、手法,烧制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陶瓷最终呈现的效果,刘清华每天用心观察,给陶瓷工匠打下手,在山上待得最久一次,28天没有下山,吃睡都在土窑旁。“山上蚊子特别多,一天能咬上百个大包,现在想想能熬过来确实不容易。”这股执拗劲儿使冯洐松深受感动,于是倾囊相授。18个月以后,刘清华终于能通过熟练运用花釉技艺,制作出令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了。

创新

研发玄珍釉、大红袍等花釉品种

“花釉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和精妙,从原料准备、泥料成型、干燥,到修坯、上釉,再到烧制、冷却和后期处理,需要72道工序,制作一批花釉陶瓷,一般需要40多天。”刘清华介绍道,首先要将准备好的泥料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成型,干燥后修坯,烧制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上釉时需要将两种以上釉料先后上于胎体之上,施釉时需要在胎体上几次挂釉,有的是同一种色釉分几次挂到一定厚度,有的是先挂底釉再在上面挂上其他色釉。施釉手法有蘸釉、喷釉、吹釉、刷釉等,不同手法釉面呈现的图案和纹理也不同。上完釉后将胎体入窑炉复烧,烧制时一火即成,或数火乃成,使之窑变达到不可预知的自然效果,因而有“入窑单色显,出窑千百彩”之说。

喷釉

在刘清华的陶艺工作室,玄珍釉和大红袍无疑是刘清华的得意之作。与常见的光滑釉面不同,玄珍釉陶瓷表面沟沟壑壑,底釉没有完全覆盖胎体,从而使陶瓷表面形成独特的纹路,再以深绿、果绿、柠檬黄、中国红等色釉点缀,看起来就更加活泼了。刘清华说,他是受到脱釉现象的启发才研制出了玄珍釉。脱釉是指陶瓷制品在烧制过程中,釉面与胎体分离的现象。脱釉会影响陶瓷制品的外观和使用功能,通常需要重新上釉或者修复。刘清华却突发奇想,想利用这种偶然出现的残缺,呈现出新颖的艺术风貌。经过长达几年的不断尝试,刘清华通过改良釉料配方,加上独特的上釉手法,最终研发出玄珍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化缺陷为神奇,呈现既统一又不规则的艺术美”。玄珍釉的发明获得了知识产权保护。

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但颜色单一的红色陶瓷会略显呆板,于是刘清华研发出带有宝蓝色冰裂纹的大红袍花釉,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记者看到,陶瓷上的裂纹形态类似冰面裂开的纹理,给人一种自然而随机的美感。要创造出美观且均匀的冰裂纹效果,对陶艺家的技艺要求很高。“其实是先上宝蓝色底釉,再上红色釉料,关键在于特殊的喷釉手法,要在胎体表面喷出颗粒感。”刘清华说道。

刘清华讲述如何构思和制作花釉。

据了解,刘清华常用的釉料就达100种左右,很多釉料都是他亲手磨制的。釉料的成分有长石、石英、金属氧化物等,占大头的长石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作品质量,刘清华严选原石材料并不断改良老配方,使烧制的作品既沉稳又亮丽。

经过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刘清华的花釉陶艺作品在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竞赛和评选中斩获几十个奖项,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17年,刘清华被评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

花釉技艺

釉是一种覆盖在陶瓷或其他材料表面的玻璃质层,花釉技艺是一种古老的陶瓷装饰技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通过在陶瓷表面施以两种以上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独特的色彩和纹理,使得陶瓷光彩夺目。

■关于传承

带出多名省工艺美术大师

“大连很适合制作花釉陶瓷,一是有物美价廉的长石、石英。二是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适合烧制陶瓷。”刘清华说道。然而,同许多传统手工技艺一样,大连花釉技艺目前也面临着机械化、高科技冲击,后继乏人等困境。因为烧制花釉陶瓷需要窑炉等设施,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且釉料成本高,目前大连花釉陶艺作品的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制作一个小小的花瓶,光釉料的成本就得200元,还有可能烧不成功。”刘清华无奈地说道,这些客观因素限制着花釉技艺的传承发展。同时,花釉技艺需要大量实践与长期经验的积累才能熟练应用,目前大连地区能掌握全部核心技艺的人十分稀缺。

为了更好地发展花釉技艺,早在2009年,刘清华就在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成立了陶艺工作室,建立了面向广大师生和大连陶艺爱好者的花釉技艺传承和活动基地,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社会人士参与活动,他先后收了包括他的儿子刘晓雷在内的12名亲传弟子,在他的精心传授下,他们均掌握了花釉技艺,获得各种奖项,目前已有4人被评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刘清华还作为连青夜校陶艺课程,以及文化有约公益文化服务陶艺课程的授课教师,每周都拿出时间教授市民陶艺和花釉制作技艺。近三年来刘清华累计培训市民一千余人次。

在采访的过程中,刘清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让人印象深刻,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就在今年,他还考取了国家高级技师和轻工行业国家级裁判员资质。为什么这个年龄还这么拼?刘清华说,非遗传承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非遗传承人不仅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技艺,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更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传播途径,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作者: 头条共创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