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刘景峰编辑 | 魏佳
新一轮的智能门锁大战正在打响。
“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了,这台618的竞争一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我们已经定下了目标,这次销量至少比去年翻一倍。” 某智能门锁企业营销总监告诉燃财经。
2014年开始的国内智能门锁创业浪潮正迎来爆发期。 据鲸鱼研究院发布的智能门锁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智能门锁总销量超过800万把,2018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1685万把,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到2020年,年销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
巨大的增长潜力让这个小领域一下子挤满了众多竞争者。 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整个智能门锁领域已有1000多家企业、3500多个品牌,真正进入“千锁大战”局面。
然而,陌生人可以用指纹开锁、刷照片可以骗过人脸识别的消息不时被曝出,让智能门锁的安全性一再受到质疑。 除了技术本身,外部行业监管标准跟不上时代,部分门锁企业可以贴牌销售,也给安全带来风险。 此外,门锁不同于普通产品。 如果门锁打不开,消费者就无法进门。 这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正是智能门锁企业在从2B向2C转移过程中所缺失的能力。
尽管资本密集型发展,但仍需解决三大问题。 未来两年,智能门锁企业将面临生死战。
风上的“千锁大战”
“一个人在不在家,从你开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确定了,所以门锁是整个智能家居的入口。我们甚至一度猜测智能门锁是否会在智能家居中发挥作用。”未来的中央控制。” 充当开关的设备。” 名仕资本投资副总裁雪莉这样描述门锁品类的重要性。
2014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智能门锁创业公司。 2017年之前,智能门锁品牌大多从B端公寓门锁起家。
“中国家庭的门都不是标准品,防盗门的长、宽、厚等尺寸也不统一,这就导致智能门锁不可能成为标准品,自然很难大量生产它们。” 雪莉告诉燃财经。 对于B端公寓来说,门是统一采购的,尺寸型号统一,自然成为智能门锁最好的应用市场。
她关注的第一个智能门锁项目是云顶科技。 “一开始我们想直接进军C端市场,但C端对智能门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很低,如果一开始就从C端切入,我们很可能会成为烈士。” 云鼎科技品牌公关总监沙永平介绍。 于是,公司将原本推向C端的智能门锁,转移到了B端公寓市场。
此后,随着楼市的升温,这些新住户的家居防盗门逐渐成为标配。 “C端市场的智能门锁数量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到2018年增长趋势明显,我觉得今年可能是智能门锁向C端的元年。” 雪莉说。
数据显示生产指纹锁的厂家,2017年国内智能门锁年销售总量超过800万把,2018年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1685万把,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到2020年,年销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
巨大的增长潜力让这个小领域一下子挤满了众多竞争者。 一份行业报告显示,目前整个智能门锁领域共有1000多家企业、3500多个品牌,真正进入了“千锁大战”格局。
燃财经发现,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智能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包括老外企、传统五金锁企业、安防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初创企业。
其中,初创企业受到了资本的关注。 云顶科技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完成从天使轮到D轮的7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 主打公寓市场的智能锁品牌国家,迄今也已完成4轮融资; 另一个智能锁品牌优势科技,一家门锁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完成了超过8亿元的融资。
鲸鱼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智能门锁项目的资金投入数量为近几年最高,这意味着先入场的初创企业都是行业先行者。 此后,资本逐渐向龙头平台和后期成熟项目集中。 到2018年,仅上半年,智能门锁行业投资就超过5亿元,超过近三年行业投资总额。
安全测试
目前,市场上智能门锁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虽然所有的智能门锁都声称拥有指纹识别、芯片加密等安全措施,但安全性仍然是现阶段智能门锁企业面临的问题。 最大的考验。
2018年5月,在国际门业博览会上,一位女士声称,用一个带铜线圈的塑料小黑盒,她可以在3秒内打开无需密码的智能门锁。
现场视频显示,测试人员将小黑盒靠在智能锁上,将小黑盒的铜线圈靠近智能锁,在锁体的不同位置走动; 伴随着体内马达转动的声音,原本设置了指纹和密码的智能锁一下子打开了。
央视财经也对电子门锁的安全性进行了相关实验,风险集中在指纹和人脸识别。 抽检的40批次智能门锁中,有36批次具备指纹识别功能,其中10批次存在风险隐患,未录入指纹信息的查验人员也可以开门锁; 4批次产品使用人脸识别。 测试中,刷照片即可打开门锁,故障率100%。 有关部门甚至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解锁功能。
燃彩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正规厂商生产的智能门锁,大部分都通过了“小黑盒攻击”级别,但在芯片和云端安全方面仍存在差异。
据智能门锁代理商李纯介绍,“小黑盒攻击”也叫电磁错误注入技术。 ,从而失去保护功能。 在他看来,如今市面上的品牌智能门锁在制造时都会选择真材实料,在稳压模块、核心程序重启保护功能、电流过载短路保护等重要环节都会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测试。 .
这一说法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结果十分吻合。 报告显示,在检测的29款智能门锁样本中,只有1款是网购,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产品型号标签,被小黑盒攻击后打开。
沙永平告诉燃财经,在智能门锁行业,一般要从四个维度关注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首先是物理锁体的安全性,比如锁体和锁舌是否耐敲打和暴力破坏,锁芯是A级、B级还是C级; 然后是生物识别安全,对于那些带有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要看是光学指纹识别、电容指纹识别,还是多维活体指纹识别。 一般光学指纹识别通过复制指纹即可轻松验证,而多维活体指纹识别加入了皮肤透光率、心率、血流率等指标,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个维度是信息和数据安全。 智能门锁的指纹信息和密码信息一般都存储在锁体的芯片中。 只有对本地信息的存储和门锁状态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才能避免存储在云端的密码被盗窃和破解的风险。
最后一个维度是AI智能安全。 真正的智能门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主动与主人产生信息交互。 主信息提醒,智能预警守护安全; 此外,还可以通过固件升级不断改进和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虽然大家都号称做智能门锁,但企业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用什么样的计算芯片,用什么样的云安全,锁体用什么样的金属件,在性能上的区别质量决定了门锁的质量。安全,”雪莉说。
不过,她也承认,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智能门锁企业,但也有多家企业同时消亡,缺乏技术积累、没有质量保证的门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在供应链的其余部分,大家之间的差距会不断缩小,但还是会有一些差异。”
缺乏监管标准
智能门锁面临的另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以往针对传统机械锁和电子锁行业的规范已经无法涵盖新兴的智能门锁。
早在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发布了《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锁行业。
该标准涵盖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民用锁具,4.10和4.11章节对电子防盗门锁和电动门锁做出了相应的要求,涉及电源性能、信息卡性能、锁舌锁体性能。 ,电控器性能等
这是所有锁具企业必须遵守的及格线。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与电子锁有很大区别,很多新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首先,智能门锁一般都具备指纹识别和密码开锁功能,现有规定中并没有对指纹识别和密码安全的相关规定;其次,智能门锁带有芯片,其性能和选型芯片的规格没有标准;此外,智能门锁还具备云端连接、数据传输等功能,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是一个新问题。” 李淳说道。
我国已经推出的《指纹防盗门锁通用技术条件》是行业标准。 如果企业不声明执行该标准,则不是强制性的。
事实上,市场上的一些企业看到了监管漏洞,纷纷进入智能门锁行业以分一杯羹。 沙永平告诉燃财经,一些规模较小的智能门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设施和研发团队。 打上自己的品牌,再做一些营销包装,放到市场上销售。”
“目前这个市场上,大部分智能门锁创业公司都没有能力自己建厂生产,都是找厂商代工。对智能门锁的考验是指纹识别安全、CPU运算等。”性能、芯片加密性能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最核心的技术壁垒。” 雪莉说。 在她看来,光是这一步就可以干掉很多没有核心技术的智能门锁项目。
未来,随着智能门锁普及率的提高,这些空白都需要填补。
“软实力”不足
在智能门锁领域,早期只有少数B端大客户能够生存。 但是,当B端流量见顶,C端市场开始崛起,服务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各个公司都需要比拼软实力。
“智能门锁行业不仅需要产品标准,还需要快速建立服务标准。行业发展多年,已经到了售后服务的顶峰,但售后服务没有标准。毕竟,如果门锁打不开,消费者就无法进门,这与普通产品的影响不同。” 国家智能化标准委智能门锁标准工作组组长钟美生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分享投资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智能门锁领域布局两家以上智能门锁企业的投资机构。 分享投资董事总经理高涵告诉燃财经,智能门锁领域的创业公司有两个核心逻辑,一个是产品驱动,一个是销售驱动。 锁定初创公司。”
在他看来,智能门锁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虽然国外智能门锁的普及率高达50%-70%,但我国智能门锁的普及率只有5%左右生产指纹锁的厂家,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但目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智能门锁仍存在困惑,“门是否适合安装,安装是否安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智能门锁企业能否获得未来的市场。
“这其实意味着,智能门锁企业未来能跑出来的关键因素是其售后和运营能力。” 雪莉说。
例如,普通消费者对于什么样的门可以安装智能门锁没有概念,这需要专业的安装人员线下检查测量进行确认。 在售后方面,用户购买锁后多久上门安装,出现问题维修人员上门处理需要多长时间,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这个迭代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会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套件的整体普及和人们对智能门锁认知的加深而逐步推进。” 雪莉认为,在这种趋势下,行业将逐渐进入洗牌期。 “最终真正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并推出自主品牌的厂家应该不超过十家,明年年底就会出结果。”
– – – – 结尾 – – – –
其他用户正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