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产影响下的家装建材家居行业的生死战

2024年受捆绑了200&#x

2024年受捆绑了200多个行业的地产影响,建材、家装、家居行业首当其冲,数据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1、需求端严重下滑下的行业重创。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竣工面积下降27.7%,竣工需求红利消失,严重萎缩。直接导致建材家装行业近乎崩盘,瓷砖、卫浴、地板等品类首当其冲例如,陶瓷企业蒙娜丽莎净利润同比下降39.9%-55.7%,营收同比减少超10亿元,,东方雨虹因缩减回款风险高的地产项目,净利润暴跌95.66%-93.51%。建材行业毛利率从5年前的31.89%跌至24.76%,企业被迫通过裁员、关厂降本,但仍难覆盖销量下滑影响,价格战导致毛利率持续走低。

2、旧房改造二手房 难以救场二手房“以价换量”难以拉动增量。

3、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绞杀需求在严重萎缩。

产能却过剩,通用水泥产能利用率仅49%,浮法玻璃库存突破6200万重量箱,企业被迫“以价换量”。某中部玻璃厂因连续3年亏损,2023年宣布裁员70%,生产线关停。

一位河北水泥厂老板自述:“去年仓库堆满,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卖一吨亏50元,不卖亏更多。”

利润薄如刀片:毛利率从5年前的31.89%跌至24.76%,价格战吞噬利润

环保与成本高压:双碳政策下,高能耗企业被迫退出,转型成本陡增

4、卖场及行业倒闭潮。

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2400多家建筑企业破产,其中包括4家特级企业。

重庆云阳县江口东风水泥因103万元债务压垮,资产仅剩5.53万元应收款;河南李固水泥因投资人撤资,重整计划流产,最终清算。国内有36家陶瓷大厂停工停产并宣告破产,遗留债务更是以10亿计。

红星美凯龙:昔日的龙头,今日的困兽,红星美凯龙曾以“自营+委管”的重资产模式快速扩张,但其过度依赖国内地产红利和线下卖场租金收入的模式,在行业寒冬中暴露致命短板,实控人车建新掌控的公司亏损达271.85亿,总负债超过325亿,7家法院排队讨债。这位昔日的行业翘楚,如今不得不把烂摊子甩给政府收拾。

5、难以抵抗行业周期。

尽管政策推动绿色转型、城市更新,但短期内市场仍处于“L型”筑底阶段,2025年或将继续承压。

这些举步维艰的企业共同点:过度依赖本土市场,未能及时转向全球化布局。与其“困兽犹斗”,不如“向海而生”出海: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当国内市场进入“存量厮杀”,海外市场却是一片蓝海。

与红星美凯龙的固守本土不同,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出海策略实现逆势增长:

居然之家的海外门店仅在2024年上半年,订单累计超 100 万美元,经营业绩良好 。

顾家家居,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38.87亿元,同比增长12.59%。

致欧科技,仅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3%,毛利率达36.32%。

林氏家居,2024年海外门店超15家,覆盖69个国家。
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同行间的价格战、市场的趋近饱和,都让企业增长举步维艰,更何况跟随地产已经进入行业周期的家装建材行业?而中小民企出海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少企业在海外市场,不仅订单量激增,还实现了销售额的数倍增长。

一些原本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的个体户式的小工厂,迅速发展为年销售额达到千万美元级别的大卖家。

江西的一位门窗厂的老板,深知国内很难有所突破,毕竟国内的房地产的情况不容乐观,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破局。但是做跨境电商感觉自已的产品不适合,想跟随国家大的政策一带一路出海,世界那么大,不知道怎么为自已的产品匹配合适的市场,而且就算找到精准市场,如何开拓市场也是难题,感觉完全没有头绪,2024年3月份在我们精准匹配下,跟随我们深入俄罗斯市场后,深深后悔自已来迟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多少建筑业老板做梦都想回到中国2006年-2016年那个房地产高峰期的十年。而当下正是俄罗斯大建设的爆发期:俄罗斯自2023年开始进入大建设时期,因为大量住房建于 50-60 年代,60% 以上的人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对住房、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在政策上俄罗斯政府大力推动住宅建设,普京 2024 国情咨文指出 2023 年俄罗斯新增住房面积超过 1.1 亿平方米。此外,还推出应急住房安置计划,在 2030 年之前拨款 45000 亿卢布,这为建筑市场提供了持续的需求动力。

以国内现有的产品是匹配不了高速增长的需求的,所以2024 年上半年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了 4.62%,但近一半的俄罗斯人(46%)仍打算进行二次装修或大规模的家庭维修。

因此俄罗斯目前是建筑装修建材领域的消费风口期,以门窗行业为例,早在2022 年,在全球铝门窗消费中,俄罗斯以 3.04 亿单位的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27%。

但是在俄罗斯本土,PVC门窗占整个门窗销售总量高达8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产品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在俄乌战争前,进口品牌占 10% 的份额。其中,韩国LG Hausys、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希腊和英国等国的制造商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地位;土耳其、芬兰和以色列的出口商在价格为 400-800 美元的区间有稳固的市场。

2024年受捆绑了200多个行业的地产影响,建材、家装、家居行业首当其冲,数据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1、需求端严重下滑下的行业重创。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竣工面积下降27.7%,竣工需求红利消失,严重萎缩。直接导致建材家装行业近乎崩盘,瓷砖、卫浴、地板等品类首当其冲例如,陶瓷企业蒙娜丽莎净利润同比下降39.9%-55.7%,营收同比减少超10亿元,,东方雨虹因缩减回款风险高的地产项目,净利润暴跌95.66%-93.51%。建材行业毛利率从5年前的31.89%跌至24.76%,企业被迫通过裁员、关厂降本,但仍难覆盖销量下滑影响,价格战导致毛利率持续走低。

2、旧房改造二手房 难以救场二手房“以价换量”难以拉动增量。

3、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双重绞杀需求在严重萎缩。

产能却过剩,通用水泥产能利用率仅49%,浮法玻璃库存突破6200万重量箱,企业被迫“以价换量”。某中部玻璃厂因连续3年亏损,2023年宣布裁员70%,生产线关停。

一位河北水泥厂老板自述:“去年仓库堆满,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卖一吨亏50元,不卖亏更多。”

利润薄如刀片:毛利率从5年前的31.89%跌至24.76%,价格战吞噬利润

环保与成本高压:双碳政策下,高能耗企业被迫退出,转型成本陡增

4、卖场及行业倒闭潮。

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2400多家建筑企业破产,其中包括4家特级企业。

重庆云阳县江口东风水泥因103万元债务压垮,资产仅剩5.53万元应收款;河南李固水泥因投资人撤资,重整计划流产,最终清算。国内有36家陶瓷大厂停工停产并宣告破产,遗留债务更是以10亿计。

红星美凯龙:昔日的龙头,今日的困兽,红星美凯龙曾以“自营+委管”的重资产模式快速扩张,但其过度依赖国内地产红利和线下卖场租金收入的模式,在行业寒冬中暴露致命短板,实控人车建新掌控的公司亏损达271.85亿,总负债超过325亿,7家法院排队讨债。这位昔日的行业翘楚,如今不得不把烂摊子甩给政府收拾。

5、难以抵抗行业周期。

尽管政策推动绿色转型、城市更新,但短期内市场仍处于“L型”筑底阶段,2025年或将继续承压。

这些举步维艰的企业共同点:过度依赖本土市场,未能及时转向全球化布局。与其“困兽犹斗”,不如“向海而生”出海: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当国内市场进入“存量厮杀”,海外市场却是一片蓝海。

与红星美凯龙的固守本土不同,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出海策略实现逆势增长:

居然之家的海外门店仅在2024年上半年,订单累计超 100 万美元,经营业绩良好 。

顾家家居,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达38.87亿元,同比增长12.59%。

致欧科技,仅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3%,毛利率达36.32%。

林氏家居,2024年海外门店超15家,覆盖69个国家。
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同行间的价格战、市场的趋近饱和,都让企业增长举步维艰,更何况跟随地产已经进入行业周期的家装建材行业?而中小民企出海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少企业在海外市场,不仅订单量激增,还实现了销售额的数倍增长。

一些原本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的个体户式的小工厂,迅速发展为年销售额达到千万美元级别的大卖家。

江西的一位门窗厂的老板,深知国内很难有所突破,毕竟国内的房地产的情况不容乐观,再怎么努力也很难破局。但是做跨境电商感觉自已的产品不适合,想跟随国家大的政策一带一路出海,世界那么大,不知道怎么为自已的产品匹配合适的市场,而且就算找到精准市场,如何开拓市场也是难题,感觉完全没有头绪,2024年3月份在我们精准匹配下,跟随我们深入俄罗斯市场后,深深后悔自已来迟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多少建筑业老板做梦都想回到中国2006年-2016年那个房地产高峰期的十年。而当下正是俄罗斯大建设的爆发期:俄罗斯自2023年开始进入大建设时期,因为大量住房建于 50-60 年代,60% 以上的人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对住房、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在政策上俄罗斯政府大力推动住宅建设,普京 2024 国情咨文指出 2023 年俄罗斯新增住房面积超过 1.1 亿平方米。此外,还推出应急住房安置计划,在 2030 年之前拨款 45000 亿卢布,这为建筑市场提供了持续的需求动力。

以国内现有的产品是匹配不了高速增长的需求的,所以2024 年上半年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了 4.62%,但近一半的俄罗斯人(46%)仍打算进行二次装修或大规模的家庭维修。

因此俄罗斯目前是建筑装修建材领域的消费风口期,以门窗行业为例,早在2022 年,在全球铝门窗消费中,俄罗斯以 3.04 亿单位的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27%。

但是在俄罗斯本土,PVC门窗占整个门窗销售总量高达8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产品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在俄乌战争前,进口品牌占 10% 的份额。其中,韩国LG Hausys、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希腊和英国等国的制造商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定地位;土耳其、芬兰和以色列的出口商在价格为 400-800 美元的区间有稳固的市场。

但是俄乌战争后市场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大量欧美日韩品牌的撤出,另一方面城市化改造进程的加快,留下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俄罗斯门窗市场中,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整体份额中应占有 40%-60% 左右,价格在 400 美元以下的区间……中国的门窗企业老板会哭晕在厕所里,400美元的价格,还是低端品的价格。这利润空间自己去体会。

俄罗斯目前门窗制造商有多少呢?1.2亿人口基数,境内大建设时期庞大的市场需求,截至 2024 年 8 月 1 日,俄罗斯有登记在册的门窗企业仅有 402 家。市场需求足够大,客户足够广、欧美日韩等撤出市场、竞争对手数量少、利润空间自已来定,这样的市场环境谁不爱呢?

江西的门窗老板在我们的组织深入考察俄罗斯市场过程中,发现俄罗斯的建筑大量用的门窗还是我们出租房的标准,但是价格高达1200-1500人民币一平方,订单还要排到三个月后。这在国内简直不敢想象。8月份在我们的指导下落地建了个小型的门窗加工厂。到了12月底不得不二次拓厂。因为定单量实在太大,现有的设备跟不上。

仅三个月时间就押了600多张订单,订单总额高达1个多亿,并成为俄罗斯本土的某国企25栋商品房的指定门窗品牌,甚至该地区的门窗验收标准将由咱们中企改写。

不需要做线上推广,不需要做社群营销,不需要做直播带货,最好的商业模式不过是供小于求,竞争对手等于零。在没做任何品牌推广的情况下,每天咨询做代理商的也络绎不绝。这家在国内一个仅相当于个体户的民企,如今在俄罗斯竟成王炸。

如果继续局限于国内,这样的企业可能永远被困在低增长的泥沼中,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不扬帆出海,民企老板错过的是企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与其在国内市场的红海中苦苦挣扎,不如勇敢地驶向海外的广阔蓝海。中小民企老板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以那些成功出海的企业为榜样,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让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出海的风浪虽大,但彼岸的市场与机遇,足以让企业脱胎换骨 。

2024年我们组织了近10场民企和俄罗斯经贸研习峰。带领一些没有任何出海经验甚至连跨境都没接触过的普通民企跨出了第一步:
1、俄罗斯萨哈林州部长亲自讲解2025年对中企的优势政策。
2、 深度考察俄罗斯萨哈林州建筑、零售业、文旅、服务业等市场
3、俄罗斯市场的特点与高利润行业中企如何开拓。
4、中企如何以萨哈林州为起点,全面发展远东地区。
5、关于结汇和安全
6、访问在俄罗斯的中企
7、畅游萨哈林州,深入了解风土人情
8、感受萨哈林州纯自然野生平均每个500克超大生蚝的极致美味
9、海钓、滑雪、潜水融入大自然的异域解压之行
10、俄罗斯狩猎之旅,体验帝王特权

2025年民企俄罗斯建筑建材家居业深度商务考察团已经开始报名。

民企出海不再是巨头的专利,中小民企只要跟对人、做对事,照样可以扬帆远航,但是在异国他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的为自已搏出一番天地:

一、本地化政策。

一定要融入当地市场只有入乡随俗才能让自已扎根,在当地立足,获得当地的认可,让自已的企业在当地具有抗风险的能力。“入乡随俗” 是民企出海成功的秘诀之一。企业要深入调研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消费偏好、宗教信仰等,从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到售后服务,全方位进行本地化调整。此外,与当地优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提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二、跟对机构能大大缩短出海的路径的同时,规避风险。

在异国他乡没有领航者带路,摸索的成本不亚于押错市场的风险。所以要积极的与当地的出海服务的机构合作,衡量一个机构有没能力为自已提供服务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该机构在当地运营的时间,沉淀期至少五年以上的机构。

2、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要非常密切,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优惠政策,政策导向,并能拿到政府的优势资源。

3、在当地有自己的产业。

4、有实实在在成功的落地案例。

以上4点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的机构,才有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战略,从市场定位、目标国选择到商业模式设计,精准导航;律师事务所全程护航,协助企业处理海外投资并购、知识产权纠纷、合同审查等法务难题,确保企业合法合规运营;会计师事务所则专注于财务优化,帮助企业应对跨境税务筹划、国际会计准则遵循、财务风险管控等挑战,保障企业财务稳健。这些专业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携手同行,共同破解出海路上的重重关卡,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三、抱团取暖出海最忌单打独斗。

单打独斗想在异国他乡做大是天方夜谭,形成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为主的产业集群,和一众出海的企业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镇”,我们要打集团战,要打阵地战。只有这样才能吃到政策红利,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与一个整体在共同进退对于当地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否则你产品再好,市场做得再大,也容易成为当地的活靶子。

四、不要打价格战,做品牌输出!

我们为什么在欠发达国家也不及人家日韩品牌?是我们的产品真的落后于他们吗?为什么有些国家一段时间就抵制国货?你觉得自己利用价格优势在抢占市场,其实你是让人家本土企业没饭吃,从而造成失业率破产率,破坏当地的经济生态。所以不要打价格战,建立自己的品牌系统,才能形成认同和市场沉淀,否则做最低端的价格战,最后容易被人家清场。

中小企业的成功充分证明,出海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把握机遇、精准定位、勇于创新,中小民企老板也能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广阔天地,实现企业的腾飞与蜕变。

依赖单一国内市场、忽视轻资产转型与全球化布局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那些倒下的企业,用血泪印证了固守本土的代价;而成功者,正以全球视野重塑行业格局。

2025年民企俄罗斯建筑建材家居业深度商务考察团已经开始报名。出去看一看的代价,远比押错市场的成本要低。

未来属于勇者,海洋远比池塘辽阔。
——建材人,是时候扬帆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作者: 头条共创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